论文: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点击数 :
发布时间 : 2024-04-07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广东省廉江市青平中学 周兰艳

摘要:近两年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活化的改革趋势,各学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创新探索,让课堂呈现出生活化的状态,只有逐步推进创新改革才可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高效融入具有生活化特色的案例,选择跟学生生活更贴近的教学方法,才可以展开更高效的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也不例外。我国设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基于“立德树人”的背景要求,重点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展开科学的分享。

关键词:立德树人理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引言:立德树人的理念主张,教师在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需要将教材理论内容跟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融入在一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活案例作为切入、进一步展开,让学生们了解知识点的同时形成可应用于生活的技能,更好感悟道德与法治,全方位践行“将生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念,这样设定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能力上获得更快提升,同时也可以更好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思维。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存不足

1.课程不受重视

据调查,现在许多中学更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低,甚至“追求高分”已经成为许多中学的办学重点所在。因为学校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办学目标,所以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这样成绩不纳入重点考核的科目不在乎、过分轻视,在部分学校看来,将心思集中于主科,切实提升学生的成绩,提升学校的整体升学率才是重点,这样的理解存在严重错误,并直接导致部分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周次数安排少,最终的结果是:老师学生们对这一课程的重视度都不够高,直接大幅拉低“教师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学不好初中道德与法治就成为常态。

2.任课教师的水平不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现在部分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是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的,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并不高,正是因为如此,就无法依托教师个人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为基础,高效快速更新教学中的方式和形式,教学模式容易陷入枯燥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获得提高,教师在展开立德树人德治教育的时候,整体效率提升得很慢。

另外因为任课教师本身不具备大量专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储备,所以在授课时,面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往往无法给出科学回答,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度会大幅降低,进一步导致学生以无所谓态度面对课程的学习,这是任课教师水平低下可能导致的另一个副作用体现。

3.生活化程度弱,学生在课程中的投入度低

事实上,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参与率高低可以作为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标准,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想要切实提升授课的有效性、走出高质量的教学道路,就需要以生活化的模式展开有效教学,因为只有将来自于生活的、与道德法治相关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中,才可以最大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作为基础,可以促进学生更积极、更全方位地投入到课程的现场学习中,但是因为在课堂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生活化的应用不够到位,所以学生的整体投入程度较低,学习效率也不高。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道德与法治的大概发展历程是这样的: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处理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产生道德,而道德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法治,所以“道德与法治”并不属于抽象的概念。但对于大部分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未必了解这一事实,所以教师在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生活角度切入,以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曾经接触过的事物作为基础展开科学的、专业的论述和说明,如此才可以避免学生陷入抽象的理解,更全方位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课程学习,切实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1]

1.采用生活化模式导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为了使学生的兴趣最大化被激发,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完全地集中于课程教学的内容上,教师在展开课程之前,需要先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们对教材涉及的重点内容获得初步的熟悉感,接着教师需要借助生活化的方式导入课程,借此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这样才可以真正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比如说在《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节课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应用生活化的模式导入: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先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这节课的研究背景,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网吧形象”,分享网上网友的部分意见和看法,接下来的一个教学步骤则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现在网上交友方式为什么这么火爆?有什么优势和潜在的不足”等就可以作为备选问题,在提出问题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让他们结合问题展开积极思考,最后引入课本涉及的知识点内容,如此就可以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变得更高效。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加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好动的年纪,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同时初中生对新奇事物的热衷程度也无法维持很长时间,他们的兴趣往往多变且短暂,正是因为如此,为了切实推进初中道德法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教师需要进一步结合生活创设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将所有的焦点都放在跟课程相关的内容学习上[2]

比如在《走近教师》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视频简单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这样才可以为后续的讨论过程奠定基础。在设定教学环节的时候,建议教师可以这样安排:先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有深度的了解,再安排学生依照角色演绎的方式亲身感受,也就是由不同学生轮流饰演老师,真实感受一下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忙碌与不易。实际上,经过调查,在过去不少采用这样模式展开该课程教学的老师们都获得了惊喜,他们表示,许多学生都因为了解了教师的不容易,对教师后期的教学工作日趋配合,学生们的叛逆期也因此而缩短了不少。

3.采用生活化模式展开课堂评价

初中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在中学生遇到困境的时候,教师能以鼓励的方式提供支持,往往可以让学生们对课程更感兴趣,以更认真严肃的态度展开日常学习;如果在学生课业成绩低下时,教师给予严厉反复批评,往往会让他们更不爱学习,所以为了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在课程结束后需要采用生活化的模式,对学生展开针对性评价,这样设定就可以使学生们在课堂中更主动融入学习,同时可以更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所谓生活化评价方式指的是,教师在展开课后评价时不能过度“文绉绉”,不能写一些初中学生看不懂的、标准化的、公文式的语言,而应该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将个人对学生近阶段学习表现的想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展开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高分和低分成绩的学生都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辅助提升他们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升学生的兴趣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也能快速提高[3]

比如在《爱在家人间》课堂上,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上分享一下自己跟家人曾经发生过的感人故事,在全员分享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对于情感的感悟,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事实上,根据调查了解,现在不少初中生对“父母不停要求自己学习”、“每天限制自己看电视、玩乐的时间”等做法十分反感,认为这是一种不爱自己的表现,而通过《爱在家人间》的课堂讨论,学生们能进一步明确,原来这才是家人真正爱自己的表现,可以帮助学生摒弃原来错误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这一节课程的有效讨论和教师引导,往往可以让学生对此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意识观念,让学生在正确意识的引导下,切实了解学习初中道德法治课的必要性,其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高效学习形成正确三观,为学生长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成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育人和德育等等,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坚守学科价值,以多元创新的方式展开有效授课,立足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以生活化的方式落实教学细则。教师只有创新授课方式,才可以提升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认知程度,让学生们认真学习课本的专业知识,切实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进度。

参考文献:

[1] 李志云,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学周刊,2018(25):53-54.

[2] 范玉国,刘虹,张家鉴,城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80.

[3] 邱兰英,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友善”主题教学融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71-72.

[4] 郑永延,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与规范[J],教学与研究,2017(11):53-59.


(本文已发表)


Leave Your Message

标签form报错:该表单下没有新增表单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