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同伴互学策略研究

点击数 :
发布时间 : 2024-04-07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同伴互学策略研究

广东省廉江市青平中学 曹悦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信息素养培养成为了初中教育教学的重点,教育教学理念、模式与方法等层面上都有了较大的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也已得到推广和普及,在众多的教学策略中,同伴互学更是成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之一,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初中;同伴互学

 

1引言

    随着网络大数据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新时代的学生要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而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更突显其重要性。在初中阶段,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应用方法,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实现能力的发展,让他们形成对信息技术的基础认知,进而为成为信息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

2.1 课堂本身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有着较之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是表现在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目,而实践就需要依靠设备硬件。但是在农村的初中学校,在设置计算机房和设备的时候存在着各色的差异,计算机的先进程度和新旧程度也各不相同,甚至有很多学校,还无法完整配备计算机设备。[1]同时,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运用多样化的设备、媒体和各种各样的素材。

2.2 学生特点

第一,学生的兴趣点出现偏差,这一问题成为困扰信息技术教师的一道难题,很对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课程本身的知识内容并没有多大兴趣,却对计算机本身及网络上的游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对学生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学生的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在信息技术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上,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升入初中之前,有些学生可能受到落后条件的限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几乎可以说是零基础;而有些学生早早地就已经接触了计算机,对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与操作有了较深刻的认知。知识基础与技能水平等各种因素是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率与水平呈现差异的重要因素。

第四,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多数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热情,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大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与活力,但是教学结束的时候学生仍然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之前的热情氛围中,使得教师无法全面把控课堂秩序,甚至让教师的精心设计得不到有效施展。

 

3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引导学生形成信息基础认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重点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养成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提高独立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等亦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所在,[2]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地从网络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学会明辨是非、提取正能量,通过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能够分析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知行统一中实现思维、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

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与进步的背景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标也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做出合理的更新与科学的调整,要真正依据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与引导作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采用同伴互学的模式,引导学生相互借鉴正确、高效的学习方式,紧紧围绕信息素养的提升这一核心任务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4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信息技术课程中同伴互学策略分析

4.1 注重同伴互学的实践与过程

4.1.1同伴互学的概念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应当是占据主体地位的,学习的内容应当是共同参与、相互学习的结果。[3]而同伴互学策略是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有效策略,在此策略的运用下,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核心所在。在同伴互学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要注重考量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性,将学生分成同伴互学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之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这样学生都能够在积极参与中调动其积极性,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强的动力,在交流与协商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性发展。

4.1.2 实践与过程

将班级内的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分为几个小组,建议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堂预习和准备,教师提出教学的目标,让学生们进行“同伴互学”,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自由商讨,将感觉棘手的难题再来请教教师,经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再来反复讨论和复习,从中深入思考信息技术课程潜在的问题,从课外多方寻找资料来尽量做到自我解决或是小组之间互动交流,最终请教师斧正。

4.2 引导学生进行深层信息交流

同伴互学的突出之处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突破了层级、水平、代沟之间的障碍,在相近的年龄阶段下沟通交流起来更加顺利、易懂,同时也可以在优势互补之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作为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掌握现代化信息的重要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交流,营造同伴互学的和谐氛围,在加强学生协作交流培养的同时,对信息技术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也包括表达、互助、协作等层面上的素质与能力。

4.3 构建良性竞争氛围

在开展同伴互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创造良性竞争的和谐氛围,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互学中的分工任务与具体责任,让学生的创新与想象得以更好的施展。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这种模式虽然可以高效地面对全部学生,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而运用同伴互学,教师要鼓励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优秀学生带动差等学生,注重对差等生兴趣的激发。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师墙面上贴挑战帖和迎战帖,让同学们找自己认为合适的对象进行学习技能的挑战,有些学生写道“如果我挑战不成功,我就一个月都不再玩王者荣耀”、还有写道“我肯定能超越你,输了俯卧五十个”。如此一来,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了彼此的良性竞争。同时,在问题解决上要明确分工与合作的内容,让全体学生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5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更高的要求,其根本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全面的信息素养发展,成为具备适应能力的社会人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生基础与水平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同伴互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为有着差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能力与提升素质的机会与空间,在优势互补、有效互动中催动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志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6):50-51。

[2]包黎峰: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65-166。

[3]魏琳琳:同伴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已发表)



Leave Your Message

标签form报错:该表单下没有新增表单属性。